中国在30年前男女出生比例基本均衡。
不消除这些计划经济的沙砾,不下决心消除对生产要素和对各行各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约束,渐进式改革就不算完成,经济在走过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阶段后,必然会增速长期下降。不仅在中国存在供给约束,在日本、美国、欧洲,特别是那些以老化供给为主导的经济体,也存在着供给约束。
从长远来看,这些不断增长的供给约束必将阻碍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将损害世界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遗留的人口户籍制度、土地审批制度、金融管控等制度,以及一系列要素流动的行政计划管理手段逐渐放松的过程,正好与人口转移和城镇化速度相适应,在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这无意中解决了发展经济学的很多难题,比如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快速城镇化很难避免的城市贫民窟问题。但渐进式改革也有其不彻底的一面,就是会留下很多计划经济的沙砾——供给约束。另一方面则在于市场能力的渐进式成长、新供给能力的渐进式成长——这个过程,是不是无意中证明了经济成功转型的秘密居然是市场和计划力量的微妙平衡?进一步说,在上述中国渐进式转型过程中,既不是单纯的市场力量发挥作用,也不是单纯的计划力量发挥作用,而是实现了计划力量和市场力量的某种双轨制的巧妙结合。这样推导下来的结论让我这个向来都信奉市场经济的学者都有点吃惊:虽然政策的行政计划作用在不断退出,但是在退出过程中毕竟一直在发挥作用,而这种全球绝无仅有的市场与政府力量的结合,这种实践中的双轨制是不是就是中国模式的特殊之处?至少从现象上,凡是从过去40年经验研究中国模式的人,无法忽视政府计划在渐进式退出过程中事实上所发挥的所用。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合理性 为什么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更成功?从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看,不仅休克疗法梦想的一夜之间建立起市场机制在现实中不可能,而且各种要素、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地自然形成。但是,张维迎教授除了从哲学和个人价值观上从不相信政府行政计划的力量之外,也很难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政府的所有的行政计划必然就是那只残缺的胳膊:有时候可能政府的行政计划力量的确是那只残缺的胳膊,有时候政府的行政计划力量真的就是那条跑得飞快的腿。我在调研中确实看到,由于结构调整,加上资源配置中依然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不合理,以及这两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和内部需求的不活跃,导致相当多创业者和企业家遭遇了比以前更多的风雨兼程和酸甜苦辣。
如果能沉下心精益求精,向纵深处开掘,何愁效率不能提高、价值不能攀升? 只要中国企业进无止境,大而强,大而好,大而善,小而美,小而专,小而特,中国经济仍将大有希望。我从PATH身上看到的,是远远领先于中国企业平均能力之上的超能,假如这种超能像水电一样接入经济和社会,会明显拉高经济和社会的智能。与其说是做酒店的,不如说是创造品牌概念的。以德勤、微软、IBM为代表的跨国企业也把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当成重中之重。
从2015到2019这五年,恰是从7到6的五年,和1978-2018年年均增速9.5%左右相比,增长中枢下了一个台阶。第二代把体积做小、功耗降低、音量变大。
韶音科技2011年在美国注册的AfterShokz是全球骨传导耳机品牌的翘楚,产品70%在国际市场销售,旗舰耳机Aeropex售价接近160美元仍然销售火爆,在亚马逊的评分达4.4。所以,要害不是出台了多少政策,而是要通过政府改革,使那些便民兴企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不出现肠梗阻、说一套做一套的问题。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后者。而泛中产人口的诉求比较广,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比较高,遭遇的压力又比较大,不平则鸣,有很多发声。
2、好工厂(有工艺能力、系统工程能力、质量能保证、有系统运营管理思维)。韶音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陈皞向我讲述了通过底层创新实现行业领先的过程。4、互联网思维创新(解决某个用户痛点)。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品牌先行与品牌细分,即在大致同一个价格区间内,基于消费者的价值诉求和内心喜好,引进或创设不同的品牌,让消费者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感觉上。
改革不到位,就会出现非经济的经济下行。2014年做到第四代技术时,外漏音很小了,我们觉得骨传导技术已经成熟了,所以做了一款新产品。
二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垄断性较强的非贸易部门(以基础产业为主)与以非国有企业为主、高竞争性的贸易部门(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代表)并存的二元结构。压力主要在泛中产人口身上,以及在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中被波及的企业。
To B的服务市场正迅速崛起。而社交化媒体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情绪和偏好的加强(通过互动和推荐),因此,怨气易聚,就算一时和谐了也没用。我在今年提出PATH(平安、阿里、腾讯、华为)的概念并去了这四家公司采访,深感它们都是世界级创新公司,且都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崛起的。比如,希岸酒店的定位是小幸感,宠你开始,奥地利引进的H12定位是Art of Life,喆啡酒店的定位是旅途中的啡凡存在,ZMAX HOTELS的定位是酿造自由。我们这样的企业的力量还很小,还谈不上是新功能。中国企业的头脑很灵活,在商业模式、应用性创新方面很敏锐。
我们所做的,顶多是星星之火。第一代技术,仅仅做到让扬声器发出声音。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找到了榜样。5、底层科技突破(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价值,有系统的科技创新、工业设计与迭代能力,产品做到极致)。
当然,有些调整本身也需要调整。过去这十年,中国经济启动了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但还没有全面转过来。
平安的智慧人事管理系统不仅有效管理着超过180万员工,已经向外部输出,金融壹账通服务客户涵盖了中国所有主流银行(包括6家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99%的城商行和46%的保险公司。本质不是政策问题,是政府自我改革问题。下一个十年会怎样?我有两个基本判断: 第一,中国经济将继续成长,机会还很多,但不再是全域覆盖、全员均沾的机会,更多是结构性的新机会,由创新驱动和能力驱动的机会。我说的这些,并不是什么新话。
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都表明,中国年轻消费者是新品控,对新产品(开创一个新品类,如Dyson卷发棒)、新升级(如苹果新系列)、新包装/新营销(如联名款,IP限定、限量款)、新市场(海外引进商品/线上专供商品)有浓厚兴趣。祝中国企业的劳动者,创业者,企业家,以创新之心,坚韧之志,为自己也为中国经济的大未来,探求无尽的生命力。
2015年为破7之年,2019年前三季度为6.2%,三季度为6%,稳中缓缓下行。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底层创新 。
外漏音虽然不明显,但不等于没有,要求严格的用户觉得不够好,差不多往往意味着差很多。提升数字化能力、开展底层创新、拥抱新消费,中国企业提升和超越的潜力很大。
另一面,机会的分布不像过去那么均匀。也注定,还会有无数人,本着一个朴素的念头,本着一种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信念,本着韧性,锲而不舍,积跬步,盼千里。泛中产人口更多承受了转型之痛,在职业稳定性、社会上升通道、财产性收入、子女教育、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新技术冲击下的再就业等方面颇为焦虑。前一段有经济学家呼吁不能让经济增速跌破6%,从我和企业的接触看,如果能真正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行为,不搞企业身份歧视,解决好资源浪费、资源错置的问题,解决好寻租隐蔽化、经常化的问题,就能激发出很大的经济增长。
PATH具备超能,次一级规模的美团、京东、拼多多,以及像联想、TCL这样的先进制造业代表,现在都在为B端客户创造优化成本、优化体验、优化决策、提升效率、提高收入、减少浪费、降低瑕疵等等价值。6、在全球主流市场销售、进行主流定价的品牌(价值创新者)。
优秀的、卓越的中国企业应该都在朝着底层创新和全球主流品牌的方向迈进。我甚至认为,从营销服务看,如果一家企业和阿里、腾讯完全不搭界,身上没有一点阿里味和腾讯味,就不是一家合格的未来企业。
这些年,中国的新型基础设施,线下的代表是高铁,线上的代表是移动互联网。底层创新很难,失败概率很高,韶音迭代了五代技术,才真正解决了骨传导扬声器体积、功耗、音质和外漏音等问题。